61 次浏览
一、板框绘制
1.1 从结构图导入
1)点击[绘图工具栏]-[导入DXF文件],注意:DXF文件中只保留板框和定位孔部分,如内容过多可能导致导入失败
2)选中板框轮廓2D线,点击右键,点击[关闭],确保板框为闭合图形
3)选中板框轮廓2D线,点击右键,点击[合并]
4)选中板框轮廓2D线,点击右键,点击[特性],类型选择[板框]
5)选中定位孔等挖空区域,点击右键,点击[特性],类型选择[板挖空区域]
1.2 手动绘制板框
1)点击[绘图工具栏]-[板框何挖空区域],进行绘制
二、元器件导入
2.1 库管理器
1)点击[文件],点击[库]
2)点击[管理库列表],点击[添加],选择需要的库,
3)选中不需要的库,点击[移除],进行删除
2.2 与原理图连接与导入
1)点击[工具],点击[PADS Designer]
2)[PADS Designer项目文件]中点击[浏览],选择需要连接的原理图工程文件,再点击[连接]
3)连接成功后点击[正向同步修改至PCB],将元器件导入至PCB
三、线路板叠层设计
3.1 双层板
1)默认为双层板,无需设置
3.2 四层板
1)点击[设置]-[层定义],进入[层设置]界面
2)点击[电气层]中的[修改],将电气层数量改为4
3)电气层分别命名为TOP1、GND2、PWR3、BOTTOM4,其中GND2、PWR3中平面类型选择[分割/混合],其余项保持默认
4)分别在GND2、PWR3中点击[分配网络],并按需进行分配
5)点击[非电气层]中的[启用/禁用],可将未使用的层进行隐藏
6)修改完成后点击[确定]
3.3 叠层说明
Solder Mask 阻焊层
Paste Mask 助焊层
Drill Drawing 钻孔层
Silkscreen 丝印层
Assembly Drawing 装配层
四、元器件布局设计
4.1 隐藏飞线
1)为了方便布局,可将飞线隐藏
2)点击[设置]-[显示颜色],进入[显示颜色设置]界面
3)将[连线]的颜色设置为黑色
4.2 丝印居中
1)为了方便布局,避免丝印干扰。将丝印置于元器件中间。
2)[Ctrl]+[Alt]+[F],只勾选[符号]
3)选中所有符号后,点击右键,点击[特性],
4)[位置和尺寸]中勾选[相对于元器件],[X][Y]的值均设为0
4.3 元器件布局基本原则
1)遵照“先大后小,先难后易”的布置原则,即重要的单元电路、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
2)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,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
3)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,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、需调试的元、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
4)相同结构电路部分,尽可能采用“对称式”标准布局
5)按照均匀分布、重心平衡、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
6)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。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,便于生产和检验
7)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,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,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
8)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:总的连线尽可能短,关键信号线最短;高电压、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,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;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;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;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
9)去偶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,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
10)元件布局时,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, 以便于后续的电源分隔
五、布线
5.1 设计规则
1)点击[设置]-[设计规则]-[默认]-[安全间距],打开[安全间距规则]界面
2)将[线宽]最小值改为6mil,建议值改为10mil,最大值改为50mil,其余项保持默认,点击[确定]完成修改
3)点击[设置]-[设计规则]-[默认]-[布线],打开[布线规则]界面
4)在[设置布线层]中将底层和底层添加至[选定的层],如需在内电层布线,也进行添加
5.2 添加过孔
1)点击[设置]-[焊盘栈],打开[焊盘栈特性]界面
2)焊盘栈类型点击[过孔],点击[添加过孔],按电气设计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过孔设计,添加完成后点击[确定]
5.3 显示飞线
1)布局完成后,需显示飞线
2)点击[设置]-[显示颜色],进入[显示颜色设置]界面
3)将[连线]的颜色设置为灰色
5.4 隐藏特定网络飞线
1)为了方便布线,可将特定网络的飞线隐藏,如GND网络
2)点击[查看]-[网络],打开[查看网络]界面
3)选择左侧需隐藏的网络名称,点击[添加]添加到右侧
4)选择右侧网络名称,取消勾选[导线以及下列未布的线],再点击应用,即可隐藏飞线
5)如需恢复显示飞线,选择右侧网络名称,点击[移除]
5.5 布线时打开/关闭推挤
1)点击[工具]-[选项]-[设计]
2)[推挤]项勾选自动/禁用
5.6 使用PADS ROUTER进行布线优化
1)点击绘图工具栏最右侧[布线]图标,进行应用切换
2)PADS ROUTER环境下可进行推挤布线
六、敷铜及平面分割
6.1 添加铜箔
1)点击[绘图工具栏]-[铜箔],进行铜箔绘制,铜箔一般在顶层和底层过大电流时代替导线使用
6.2 添加地平面,如GND平面
1)点击[绘图工具栏]-[敷铜平面],进行敷铜平面绘制
2)可也通过PADS ROUTER进行绘制,方法相同
3)点击[工具]-[选项]-[覆铜平面]-[热焊盘],热焊盘均选择选择[正交]
4)点击[工具]-[选项]-[覆铜平面]-[填充和灌注],方向选择[正交]
6.3 敷铜平面管理
1)鼠标点击右键,选择[形状],选中敷铜平面外框后点击[特性],宽度设置为4mil
2)点击[工具]-[选项]-[栅格],铺铜栅格设置为4mil
3)鼠标点击右键,选择[形状],选中敷铜平面外框后点击[特性],点击[灌注于填充选项],勾选[过孔全覆盖]
六、常用快捷键
CTRL+E 移动
CTRL+R 旋转
CTRL+H 高亮
CTRL+C 拷贝
CTRL+L 调用自动对齐工具
CTRL+ALT+F 调用Filter工具
SHIFT+S 修线
F2 走线
TAB 旋转
TAB 切换高亮
七、常用无模命令
UMM: 将当前设计的单位切换成毫米。
UM: 将当前设计的单位切换成密尔。
AA: 任意角度布线。
AD: 45度角度布线。
AO: 直角布线。
DO: 通孔显示的切换。
L x: 切换当前层到x层,例如输入(L 2)。
N x: NET网络进行高亮显示,x为要显示的信号名,如N GND。
T: 透明显示的切换。
O: 焊盘与布线显示效果切换,可切换填充与透明模式。
PO: 敷铜显示切换,整板敷铜后,可以通过此命令取消其实心填充。
SPO: 显示split/mixed planes层的外形线,与PO对应。
Q: 快速测量命令。
QL: 快速测量配线长度,可以对线段,网络,配线进行测量。
R x: 改变显示的线宽到x,如R 15,板子上布线宽度小于15的以0线宽显示,其它按实际宽度显示,常用R 0,显示板子上所有线宽。
W x: 布线线宽设置到x,如W 10。
G x: 设计格点设置,设计时实际会捕获到的间距,如G 10。
GD x: 显示格点设置,屏幕上实际看到的格点间距,如GD 10,一般与设计格点保持一致。
SS x: 搜索并且选中相应位号元件。例如:SS U1。
S x: 跳转到相应器件或者网络。比如S D100,S D11.2。
S x y: 跳转到绝对的坐标。例如:S 500 500,光标会跳转到坐标位置为(500,500)。
SR x y:跳转到相对坐标X与Y。例如:SR 200 100。
SRX x: 跳转相对坐标X。例如:SRX 100。
SRY y: 跳转相对坐标Y。例如:SRY 105。
SX x: Y坐标不变,移动到X的绝对坐标的x处。例如:SX 110。
SY y: X坐标不变,移动到Y的绝对坐标的y处。例如:SY 120。